资治通鉴:有哪些事,是你当领导之后才知道的?
立志花15年讲完《资治通鉴》
现在已经坚持了6年
▼点击下方名片关注,和我一起
发送:通鉴,送“解读资治通鉴1~4部”发送:4,送私密干货。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三卷 晋纪五西晋·晋惠帝永康元年(庚申,公元300年)【原文】
齐王冏以功迁游击将军,冏意不满,有恨色。孙秀觉之,且惮其在内,乃出为平东将军,镇许昌。【译文】
齐王司马冏因功升任游击将军,司马冏内心不满,有怨恨的表情,孙秀察觉到这种情况,又对司马冏在都城内感到惧怕,就让司马出任平东将军,镇守许昌。【解析】
俗话说,屁股决定脑袋,你在什么位置,你的思想想法就会随之改变,以前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,在你上去之后,在看就会发现背后的内涵不一般。
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齐王司马冏,因为司马伦论功行赏只给他封了一个游击将军,他就非常不爽。
不爽就算了,关键是司马冏还把这态度挂脸上,这就很成问题了。
在《蛊真人》里面有句话,态度是心的面具。
搞政治的人一般都属于喜怒不行于色、城府极深,你对着他骂,就算他心里想弄死你,在没有把握之前,他都会笑着对你唾面自干。
可若把情绪表露出来,那就只要两种可能。
要么,装给你看的,给你看到了,也就不装了。
有些话不好说出口,用情绪来表达,留了缓转余地。
但这种操作属于高段位玩家,表露出来东西还极具迷惑性。
要么,就是这人的确水平不高,属于权力的业余玩家。
司马冏就属于业余玩家这种。
司马伦给他游击将军,他很不爽,还表露出恨意。
这种感觉就像,你谈了个100万的业务,老板只给你了1000块钱提成,就在老板把红包给你的时候,你脸上出现了让老板不爽的表情。
如果你是老板,此时你会什么感觉?
“这小子,胃口真大,1000块钱都不满足,将来有机会一定会跑。”
“给你1000就行了, 居然不感谢,还这表情,果然人心不足。”
“看来没有达到他预期,搞不好这家伙以后有可能会暗地里搞事情。”
你还会对这个下属有好感?你还敢重用他?
司马伦、孙秀也是一样的想法。
司马伦给的和司马冏的预期严重不相符。
当人感觉到自己吃亏时,必然从其他地方找不回来,而且对于那些让他吃亏的人必定会报复回去。
司马冏的不爽、愤怒,在司马伦、孙秀眼中,就不是稳定的风险因素,必须要提前排雷。
最关键一点,此时是司马伦当权,司马冏就算有功他在司马伦眼里也是后辈小家伙,权力上就压着他,而司马冏的不爽、愤怒,更深一层是对司马伦权力秩序的挑战,或者说对于司马伦权力他司马冏不服。
可能你看到这里会说,如果都装着感恩戴德藏着掖着,那岂不是比有什么都表露在脸上风险更大吗?
在权力的语境之下,只要你能够按照权力要求的做、服从权力规则,那就是好的,你是不是真心、开不开心一点都不重要。
可你连装都不愿意装,说明你对于当前的权力规则和体系是心存对抗,这个恰恰是权力要第一个清除的。
而在这种权力规训之下,久而久之,你装着装着也就真的服从了。
【闲扯】
文章之前提到屁股决定脑袋,在不同的位置,就会有不同的想法。
以前还是小兵的时候,觉得领导管下面,要收下面的心,要让下面归心,要像史书中那些名臣圣君一样,笼络人心。
可真上到一定位置之后才发现,自己想的那些东西完全没有必要。
《道德经》中提到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,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。”
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,奉行天地规律,不在乎万物如何想的。
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,按照规律办事,不求百姓爱戴,只要听话做事即可。
所以才会有“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”
说难听的,我是来办事、成事的,又不是来求你们喜欢的,虽然我也知道要团结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,但我不会刻意去如此,我只会按照人性规律去办。
初上位得时候,还比较在乎下面看法,比如员工喜怒,到后来一切就无所谓了。
下面对我嬉笑怒骂也罢,我不在乎,只要他们能按照我说得把事做好,就算天天骂我,我也无所谓。
如果事情做不好,他们天天说我好,我考核骂人一样都不会少。
以前觉得领导会在乎下面对他的看法。
直到成为领导之后,才发现基本上领导一点都不在乎。
PS:如果你觉得上面内容还不过瘾,我这里还有一个私密分享群,里面有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分享、其他大号付费内容提炼、高价值文章提炼金句等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